随着2025年的到来,人工智能这一个话题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蛇年春晚上的东北风格机器人表演,更是让人们对机器人的智能化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的身影已经如影随形,从工厂的流水线到城市的巡逻,从物流分拣到咖啡制作,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日常。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常州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发展可谓迅速且全面。近年来,常州积极融入全球智能制造潮流,以创新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例子之一是天合光能的智能工厂,工厂内采用本地研发的机器人,完成电池片的高效分拣;而钱璟康复研发的康复机器人则成功应用于医院,推动了医疗领域的智能化。而在城市安全领域,消防和巡检机器人也慢慢的变成为社会安全的“守护者”。
常州的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其中相关企业达到200余家,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核心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在2023年的第一季度,常州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可谓势头喜人,创新不断:布罗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基于视觉的扬声器点胶机器人”专利,成功提升了电子点胶工艺的精确度;巨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其新获得的“具备防撞结构的桁架”专利基础上,逐步提升了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运行标准;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贴装输送装置及贴装设备”专利,优化了电子元件的贴装流程,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常州科教城,睿尔曼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首席技术官吴波提到,“我们运用人工智能,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任务,比如‘听得懂’、‘看得见’,还能够精确地取放物品,这一技术将可以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及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睿尔曼公司不仅创造了一系列新应用,同时还计划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出无人超市和无人药店,逐步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预计营业收入将同比增长2至3倍。
与此同时,库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科教城内也在积极发挥作用。他们研发出的免编程操作系统大幅度的降低了机器人的操作门槛,使得普通工人在经过短短一天培训后就可以熟练操作机器臂,这无疑是对传统机器操作的颠覆。公司董事长田彩军表示,未来他们的机器人产品将实现全面量产,以满足多种场景的上下料和搬运需求。
在常州,金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同样在市场上大放异彩。他们瞄准了国内市场中桁架机器人在物流仓储和装车领域的应用潜力,成功研发了能解决传统工控柜存在的性能不足和可靠性的问题的控制管理系统。而其新推出的空间物流桁架机器人则以三维立体调度系统开创了无需货架的仓储布局方式,效率提升了8倍,成本则降低了60%。总经理胡文轻骄傲地指出,他们将复杂的技术封装成像家电般简便的模块化产品,让客户在仅有一片空地的情况下,瞬间体验到智能仓库的便利。
此外,节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武进国家高新区建立了核心制造基地,该公司研发的JAKAK-1人形机器人及其有关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款机器人凭借其靈活多关节和高精度控制,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3C电子等多个行业,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常州的机器人产业正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层次地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只能制造的持续推进,常州正逐步转型,从单纯的“制造大市”向“智慧制造强市”进军。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到实践中,机器人产业不仅成为了常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为全球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树立了新的标杆,这里无疑将会是未来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在服务领域,常州的机器人产业正在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它的辉煌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